2023年,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市司法局的统筹部署下,将开展法治济南建设示范单位创建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立足政府资金会计核算支付和财会监督主业,强化法治思想引领,健全法治工作体系,夯实法治建设根基,坚持依法结算、依法监督,为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济南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中心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中心党组坚持法治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牢牢把握法治建设正确方向。
(一)严格落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充分发挥党组在推进单位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中心党组会议重要内容,确保法治建设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督促、同落实,把中心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普法工作纳入中心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法治建设工作依法扎实有效开展,全年党组专题研究法治工作3次,开展法治创建工作推进会3次。
(二)紧盯“关键少数”,筑牢思想防线
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主题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制定普法学习清单,采取集体学习研讨、组织专题讲座及辅导报告、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重点学习宪法、民法典等国家法律,自觉学习掌握应知应会党内法规,紧扣普法主线和工作实际开展讲法活动。今年以来,邀请法律专家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授课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法并组织研讨交流1次,领导干部专题讲法2次。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法治济南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法治宣讲员队伍,专人负责法治建设工作。完善法治工作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综合处具体抓,各处室分工协作、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中心以法治示范单位创建为抓手,坚持法治创建、法治建设一体推进,推动业务工作在法治轨道高质量发展。
(一)严把核算监督,护航法治政府建设
立足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效能建设,严格审核把关、规范工作流程、严肃财经纪律,推动业务工作在法治轨道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意识,结算支付“有章有法”。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会计基础规范》等一系列财经法律法规,规范做好代理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工作,确保政府资金会计信息质量安全。落实落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把好结算支付关,确保每一笔资金支出合法合规。1至11月,为255个结算单位受理资金结算7.05万笔,办理国库授权支付资金297.16亿元;提示不合理支出20笔,金额497.50万元;办理集中支付业务33.21万笔,金额726.88亿元。
二是规范业务管理,履职尽责“有方有效”。在统一结算标准方面,建立结算业务学习研讨制度,形成政策法规执行的预研预判机制;在日常管理方面,建立每日点评、拒付事项报告、业务会商“三位一体”的规范运行管理机制;在特殊业务事项处理方面,形成调研走访、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三位一体”的快研快处机制;在事后分析研判方面,建立管理建议书和财务分析报告制度,形成财会监督问题沟通反馈机制。1-3季度,每日点评194次,业务学习研讨相关内容320条,走访座谈单位148家,交流解答问题及提出建议共227个,提出财务意见建议306条,结算单位财务分析报告实现全覆盖。
三是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审核资金“有法可依”。建立审结联动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控制机制,健全完善业务自查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守牢政府资金财会监督关口。全年内部审计结算单位48家,内部检查259家,检查发现并纠正问题30个,执行制度规定差错率、原始凭证审核差错率、会计科目使用差错率、会计报表编制差错率均低于0.03%。
(二)健全完善制度,依法规范内部管理工作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日常工作制度立改废释工作,推动单位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运转。
一是强化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邀请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同志全程参会党组会议,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接受纪检监督指导,“三重一大”事项均通过集体民主议事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作用,把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事项决策前置程序,合法性审核率100%。
二是依规抓好内部事务管理。根据中心职能及处室调整,完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先后修订出台7项内部管理制度,内容涵盖会议、日常考核及年度考核、公文办理、请假、加班、物品领用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心各项内部管理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三是切实做好各项民主监督工作。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全年12345热线群众满意率100%。规范做好依申请公开办理答复工作,依申请公开办理规范度100%。严格组织程序,职务提拔、职级晋升坚持严格依规审查、及时公示公开,保障干部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结合中心实际,修订完善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评优评先标准透明、过程公开,组织部门给予充分肯定,中心首批列为“季度考核示范单位”。
(三)夯实文化基础,营造法治宣传浓厚氛围
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中心法治建设重要内容,拓展法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坚持抓经常促长效,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一是推动普法教育常态化。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法律法规。各支部各处室制定学法计划,每月集中学法1次;组织支部活动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连续三年与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联合举办现场咨询活动宣传个税政策等;针对性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新录用公务员、青年业务骨干群体专题学法;定期组织普法考试,省法治考核抽考人员均取得满分成绩。
二是创新普法形式。组织“人人上讲台”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全面了解掌握党内法规、业务规章、管理制度;通过“请进来”座谈、“走出去”宣讲,利用主题教育调研、业务学习小组研讨、青年学习论坛、四点半业务点评等精准开展行业普法;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组织开展学法分享交流会,设置线下交流专栏进行典型普法学习交流。
三是搭建多维度宣传平台。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利用结算大厅LED显示屏、会议室等进行线下宣传。依托中心内外网法治工作专栏,利用新媒体和各类普法宣传矩阵开展广泛线上宣传。中心法治建设工作经验被济南日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专栏刊发,普法工作做法被泉晓法平台采用11条,省级以上媒体采用3条,中心内外网发布法制宣传信息78条。结合“4.15”国家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通过法治教育宣传片、PPT展示、展板等方式组织开展多形式普法宣传活动。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法治思维,用整体性、系统性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强。二是专业法治工作人员相对匮乏,法治队伍的专业性不足。三是法治体制机制方法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尚未形成法治创新性成果。
四、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普法教育宣传,依法依规做好会计核算业务,履行财会监督职责。
一是着力践行法治思想。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修养。
二是依法依规开展业务。立足主责主业,严格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政府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财经法律法规,实现政府资金支出“全过程监督”,依法依规做好财会监督工作和会计核算业务,依法完成非税收入管理相关工作。
三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对法治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法治工作系统性规划,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重要阶段宣传相结合,利用多平台多载体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融入单位文化建设中,真正使广大干部职工成为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